·颜色相近。比如,同样是红色系的两种颜色,易于和谐;
·纯度相近。比如,两种中等纯度的颜色,比一高纯度和一低纯度更和谐;
·明度相近。比如,两种淡色,比一淡和一浓更和谐。
此外,一些心理因素会影响人们对于色彩的感知。比如,
·色彩面积的大小、形状和分布;
·各种色彩组合,当被看成抽象的形状、或看成可辨认物体的表现时;
·观看者的年龄、受艺术教育程度;
·长时间观看会产生适应性效应,从而混淆对色彩组合的吸引力的感觉;
·广告会引导人们对于色彩组合是否符合潮流的判断,等等。
黑白照片的情况下,三个颜色属性只剩下一个:明度。它和细节是否丰富(尤其是亮部或暗部的细节)、层次/过渡是否细腻、反差大小都有关。
上述四个基本要素中,那个要素最能体现作者的专业水准呢? 点子库
·立意:这是美学、哲学层面的问题,与作者和欣赏者各自的艺术修为有关,没有硬性的标准可言,所以可以先放到一边;
·用光:有明显的高光/暗部溢出的作品(某些特殊需要除外),当然不在我们讨论的范围内;
·色彩:基本上参见“立意”,只要搭配别太俗都可以。
所以,我的看法是:构图水平是区别“专业水准”还是“业余水准”的分水岭。当然,我这里说的“专业”、“业余”指水准而言,与职业无关。
一张片子,哪怕场景再好、光线和色彩再漂亮,如果构图上有硬伤的话,它终究还是“业余水准”的作品。
三、如何像大师一样去拍摄?
我个人来说,我从不迷信大师,但是我敬畏大师。
所以,有志于成为大师,绝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,而是一个社会有希望的表现。当然,那些空怀壮志却从不付诸行动者、或者偶尔被别人喊一声“大师”就忘乎所以者,则不在此列。真正对摄影有追求的人,即使成不了大师,也应该像大师那样去拍摄。我们不能确定自己能成为什么,但是我们能确定自己想做什么和怎么去做。
1、起点:用大师的标准来要求自己
何为摄影大师的标准?我的理解就是:从思维到手法。换句话说,要像大师那样去思考、去行动。
要了解大师们的思维,我特别推荐精读Frank Horvat所著《摄影大师对话录》,出版社还有少量库存。
手法方面的书就数不胜数了,建议多看国内外摄影师的著书和画册。
光阅读还不行,还要把它变成自己的东西,去实践。
2、终点:确立自己的拍摄目标
但凡能成为大师者,无不有自己的摄影理想——自己想在摄影领域做到什么、摄影在自己的生活中将占到什么地位?也都有自己的摄影理念——拍什么、不拍什么、如何观察事物、如何拍出自己的特色?还有自己的拍摄目标——拍摄哪些主题?如何去实现?
确立了阶段性的拍摄目标,就要把它落实成具体的拍摄计划。拍摄计划必须具体,有明确的时间表,有现实的可操作性。
3、中途:持之以恒地去努力
起点和终点都明确后,剩下的就是付诸行动了。
对多数有摄影追求的业余人士最大的挑战就是:摄影和生计如何取得平衡?这其中的取舍,才是真正的考验。